产品的身份标识“一物一码”
所谓物理法产生“一物一码”就是不用数学编码规则,取而代之的是,利用产品或包装上的某些物理特征(或其他随机信号)生成一物一码。比如纸张纹路、木质纹路,这些都是天然编码。把它们的纹路拍摄下来,提取特征值,可形成唯一的身份识别信息。如果纹路不够明显,也可以人为强化。比如有些纸张在抄造纸的过程中,添加红蓝纤维,这些纤维在纸上的分布是随机的,用相机拍照下来,提取红蓝纤维的特征值(比如形状和位置),则可以形成唯一身份识别信息。
随机信号也可以作为产品的身份识别信息。比如,机器的噪声、普朗克分子运动轨迹、各种纹路、随机产生的墨点,甚至原子核或电子在介质中的运动轨迹(核径迹)等等,都可以用来作为随机数据与产品一一对应,进而形成产品的唯一身份信息。随机数据可以用数学的方法产生,但用数学方法产生的随机数不是真正的随机数,因此,又称伪随机数。产生伪随机数的数学公式叫伪随机数发生器。伪随机数发生器有很多种,早期的有取中法、同余法、移位法、梅森旋转法等,近年来又出现了混沌随机数发生器、单向函数随机数发生器、量子随机数发生器等等,名目多多,层出不穷。无论哪种随机数发生器,其目的都是为了产生随机数列。在一些特殊应用场合,比如大型军事装备、航空航天实验等需要离散系统的仿真场合,随机数是必不可少的输入变量。
产品唯一身份信息确定后,接下来就是在包装上的实现。实现的方式有两种,一种是直接喷印,一种是贴标。喷印设备近年来蓬勃兴起。衡量喷印设备性能的两个指标,喷印速度和喷印精度。喷印速度决定生产效率。喷印速度不是喷墨头决定的,是RIP决定的。RIP是一种基于页面描述语言(PostScript)工作的硬件或软件,就是光栅图像处理器。喷印精度决定最小墨点大小,也就是设备的物理分辨率。物理分辨率越大,喷出的墨点越小,单位面积上可以承载的信息越多。实际上也不是墨点越小越好,墨点越小对识别设备(智能手机)的要求越高,导致部分手机有可能识别失败,因此对于溯源防伪的一物一码,没有必要片面追求小墨点。
一物一码是产品的身份标识,它本身不能存贮溯源信息(流通信息),它的作用是被记录,流通信息则存贮在系统的后台(服务器)。打个比方,一位游客从深圳坐汽车到广州,再从广州坐高铁到长沙,然后从长沙坐飞机到北京。整个旅途结束后,这位游客的身份证上不会被加载额外的信息,身份证上也不会有这次旅途的记录。但是,在每个节点(城市),这位游客都会使用身份证购票和乘坐,系统中已经记录下来了他的整个旅途,可以很方便地在系统中查询到他的行踪。一物一码就是身份证,而产品就是游客。
通过一物一码和关联设备,在关键节点记录产品信息,然后由消费者查询识别产品行踪,验证产品真伪,完成溯源防伪闭环。溯源防伪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溯源防伪。因为,它既是技术,又是商业模式,更是最可靠的诚信体系。可以说,溯源防伪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,对商品的覆盖率还很低。经过4G时代的充分培育,5G时代的溯源防伪必将迎来井喷式发展。在溯源防伪的舞台上,不但可以唱更多的戏,而且可以唱更精彩的戏。无论是包装企业,还是用户企业,都应该马上抛弃等待观望的态度,立即登上时代造就的舞台,开始你的表演。